花劍
這是一個非常普遍的迷思,但答案是:絕對不是。
將「轉換劍種」直接等同於「在花劍打不上」是一種過於簡化且不準確的看法。中途轉換劍種的原因非常多樣,而且往往是綜合性的考量。
以下是孩子從花劍轉學佩劍或重劍的幾個主要原因,其中很多都是積極正面的:
1. 興趣與性格的契合(最關鍵的因素)
每種劍的風格和節奏截然不同,適合不同性格的孩子。
• 佩劍: 節奏最快,講究爆發力、速度和戰術主動性。規則上講究「攻擊權」,場上節奏瞬息萬變。適合性格果斷、外向、喜歡快節奏對抗、反應極快的孩子。如果孩子覺得花劍的節奏太慢,可能會被佩劍的爽快感吸引。
• 重劍: 最接近古典決鬥,節奏相對沉穩,講究耐心、精準和戰術思維。全身都是有效部位,沒有攻擊權規則,因此更注重「誰先擊中」的純粹時機和距離感。適合性格冷靜、有耐心、心思縝密、善於觀察和設陷阱的孩子。
孩子可能在接觸其他劍種後,發現那種打法更符合自己的天性,從而激發出更大的熱情。
2. 身體條件的發展與優勢
隨著孩子成長,身體條件會發生變化,可能更適合其他劍種。
• 身高臂長的孩子: 在重劍中會有明顯的距離優勢,因為全身都是目標,長手臂在防守和進攻時覆蓋範圍更大。
• 爆發力強、速度快的孩子: 在佩劍中能更好地發揮其啟動速度和連續進攻的能力。
• 協調性好、擅長複雜技巧的孩子: 可能在花劍中繼續如魚得水,但也可能想挑戰佩劍更複雜的手上動作。
從這個角度看,轉換劍種是為了更好地發揮孩子的身體優勢,而不是逃避劣勢。
3. 尋求新的挑戰與樂趣
學習任何事物久了,都可能遇到瓶頸或產生倦怠感。轉換劍種對於孩子來說,就像開啟一個全新的遊戲:
• 新的規則: 從花劍的「攻擊權」規則,轉到重劍的「同時擊中各得一分」或佩劍的「攻擊權」與花劍不同的判罰方式。
• 新的技術: 學習完全不同的動作和戰術體系。
• 新的樂趣: 重新點燃對劍擊的好奇心和學習動力。
這是一種保持學習熱情、避免陷入單一模式的好方法。
4. 團隊與環境的影響
• 教練的建議: 有經驗的教練會根據孩子的技術特點、性格和心理素質,給出專業的建議。教練可能認為孩子在另一個劍種上有更大的發展潛力。
• 同儕影響: 如果好朋友在練佩劍或重劍,或者俱樂部裡某個劍種的氛圍特別好,也可能吸引孩子轉過去。
5. 未來發展的考量(較少見,但存在)
在某些地區或特定情況下,可能某個劍種的競爭相對沒有那麼激烈,為了在升學等方面獲得更多機會,家長和孩子可能會考慮轉換賽道。這是一種策略性選擇,而非能力不足。
總結
將「轉換劍種」視為「失敗」或「打不上去」的表現,是一個需要被打破的刻板印象。這更像是一個運動員在探索過程中,找到了更適合自己的專業領域。
一個很好的比喻是:一個孩子開始學鋼琴,後來發現自己更喜歡也更擅長小提琴的音色和演奏方式,於是轉學小提琴。我們不會說這是因為他「鋼琴彈不好」,而是他找到了更適合自己的樂器。
給家長的建議:如果孩子提出想嘗試其他劍種,這是一個很好的溝通機會。可以:
1. 傾聽他的心聲: 問問他為什麼想轉?是覺得現在的不好玩了?還是看到其他劍種覺得更酷、更吸引人?
2. 與教練溝通: 了解教練從專業角度如何看待孩子的特質和潛力。
3. 鼓勵嘗試: 在條件允許下,可以讓孩子短期體驗一下其他劍種,親身感受後再做決定。
總之,轉換劍種是劍擊運動中非常正常且普遍的現象,背後的原因豐富而複雜,絕不應簡單地歸咎於「打不上」。
Like


